11月15日,第二届化学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案例研讨会在188比分直播:徐汇校区举办。本次会议由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主办,以“融合?赋能?创新”为核心主题,聚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驱动中学化学教学新范式”,线下汇聚近100名化学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代表深度交流,线上平台吸引超6000名教育同仁同步参与,实现了优质研讨资源的广泛辐射与热烈反响。
教务处处长王健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化学作为中心学科,是推进跨学科融合的天然载体。他呼吁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投身项目化教学实践,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教学重心从知识讲授向能力培养转型,以教学范式重塑赋能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学术讲座环节精彩纷呈,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以《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及实施》为题,从课程标准修订背景切入,结合具体课例系统阐释了“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与课堂落实策略,倡导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深化,为创新人才培养开拓新路径。

上海师范大学孙可平副教授则从学习理论发展视角,深入剖析化学PBL教学实践,强调PBL标志着教学范式从“训练”到“赋能”的根本转变,核心是培养能综合运用知识、协同解决真实问题的“思考者”与“实践者”,而非单纯记忆知识的“熟练工”。

在教学实践案例分享环节,来自上海多所中学的教师代表带来19个紧扣核心素养的优质教学实践案例。案例涵盖素养导向、技术整合、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创新及科创融合五大方向,系统展现了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前沿探索与实践成果,引发与会者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
闭幕式上,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杨仕平教授致辞。他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丰硕成果,鼓励全体与会者将交流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动力,携手推动我国化学教育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此次研讨会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效的思想交流与经验分享平台,通过学术理论引领与实践案例示范,有效破解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科壁垒固化”等教学难题,为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落地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未来化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摄影: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